欢迎光临山东荣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基金项目: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: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
王成增
1,寿光冬暖式大棚的概念与代的划分
寿光冬暖式大棚是指在寿光深冬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情况下,能生产多种喜温性蔬菜的大棚。 寿光第五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:大后墙、下挖式、棚内宽度10~13m 。 寿光第六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:大后墙、下挖式、棚内宽度13~18m 。寿光第七代冬暖式大棚的结构标准是: 大后墙、下挖式、棚内宽度18~29m 。
2,技术突破点
2015 年,随着寿光大棚两改政策的出台,以及人们对扩大单棚种植面积的需求增强, 开始试验进一步加宽加长棚体,解决过去宽度不敢突破18m 的问题。
一是试验采用轻质防水保温被,解决了保温被过长过重的问题。二是加高了后棚体的高度,解决了春季放风不良,棚内难降温的问题。 三是对进棚门洞进行加宽加高,原来门洞最宽1.2m 、高2m ,现在门洞宽1.7~1.8m 、高2.2~2.5m ,解决了运菜车、运肥车、秸秆还田机、旋耕机等各种机械进出不便的问题,提高了棚室蔬菜种植的机械化程度。
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, 2017 年进行了小面积推广,先在寿光东斟灌村建设了 20 个棚长 260~320 m 、内径宽 20 m 的寿光第七代冬暖式大棚; 2018年建设了4个,棚长350m ,内径宽21.5m ; 2019年建设了20个,棚长280~320m ,内径宽23m ; 2020年建设了40个,棚长150~370m ,内径宽25m ;2021年建设了42个,棚长160~320m ,内径宽26m 。大棚的长度根据地块的长度而定,但宽度是一个重要指标,下一步计划向29m 的宽度冲击。
3. 建造技术(以棚内宽26m为例)
3.1 结构与数据
棚内最高点为9.3m , 内径宽26m , 长150m以上,最长可达400m 。 后墙底宽13m 、上宽2.2~2.5m ,高8.3m 。 棚内走道1.5~1.8m ,进出门洞宽1.7~1.8m 、高2.2~2.5m 。
3.2 地块规划
选择地势平坦,交通便利,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,地下水位较深,土质不砂化,排水方便,周围没有污染源的地块。 大棚坐北向南,每个棚规划南北宽 48~50m ,东西长150~400m 。
南北具体排列,从北向南, 1m空地, 13m墙体(墙体底部占地), 26m棚内宽度, 2m棚前走道, 4~6 m棚前渗水沟, 2m与前排棚斜坡,共计48~50m 。
3.3 大棚土墙体建造要求
南北13m划墙底角边线,靠南边6m开2m深的槽, 40cm 压 1 层土,共5层压平地面。地面以上底部50cm 压1层,压10层;上部60cm 压1层,压3层,下薄上厚共压13层,地面以上高度 6.8m左右。
棚墙最上面用链轨车压严。 砌好墙体后上面宽度2.2~2.5m ,底脚13m 左右,棚墙内坡度100∶40左右。
注意筑墙取土采取平挖取土法,可防止以后局部沉降。 平地下挖1.8 m左右。 土壤湿度要适宜,不能太湿或太干。 筑墙体一定要用专业队伍,严格按建设要求执行,不能出现塌墙现象。
3.4 大棚立柱及后砌要求
水泥立柱需要去预制场提前预定,走道后面有 2排立柱,一排是顶后砌的立柱,规格(厚、宽)9cm×13cm ,长9.5m ,内有8条粗不低于5mm 的冷拔钢筋, 上边顶在后砌上, 有钢梁的一排后砌南探30~35 cm ,不压钢梁的一排后砌南探35~40cm 。 该立柱地面下埋0.5m ,东西每2m1根。
另一排是顶钢梁的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9cm×13 cm ,长 9.2 m ,内有 8 条粗不低于 5 mm 的冷拔钢筋,这根立柱垂直或者稍微北倾顶着钢梁,防止棉被到顶时压弯钢梁,埋深 0.2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后 2 排立柱最好采用一窝两柱。
走道前第 1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9cm×13cm ,长 9.5m ,内有8条粗不低于5mm的冷拔钢筋,在距后排立柱 1.5~1.8m 的位置 (根据走道的宽度而定)埋深 1.2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2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9cm×13cm ,长 9m ,内有8条粗不低于5mm的冷拔钢筋,在距第 排立柱 3m处,埋深1.1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3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9cm×13cm ,长 8.5m ,内有8条粗不低于5mm的冷拔钢筋,在距第2排立柱 3m处,埋深1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4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8cm×12cm ,长 7.8m ,内有8条粗不低于4.5mm的冷拔钢筋,在距第3排立柱 3m处,埋深1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5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8cm×12cm ,长 7m ,内有7条粗不低于4.2mm的冷拔钢筋,在距第5排立柱 3m处,埋深0.9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6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8cm×12cm ,长 6m ,内有6条粗不低于4mm的冷拔钢筋,在距第6排立柱 3m处,埋深0.8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7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8 cm×12cm ,长 5m ,内有6条粗不低于4mm的冷拔钢筋,在距第7排立柱 3.1m处,埋深0.7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8 排立柱,规格(厚、宽) 8 cm×12cm ,长 3.6m ,内有6条粗不低于4mm的冷拔钢筋,在距第8排立柱 3.1m处,埋深0.6m ,东西每 4m 1 根。
走道前第 9 排立柱 (也是最南排立柱), 规格(厚、宽) 8cm×12cm ,长2.3m ,内有8条粗不低于4.5mm 的冷拔钢筋, 在距第9排立柱 3.1 m 处,埋深0.6m ,东西每2m1根。 这排立柱上端一般南倾0.3m ,防止雨水滴坏里坡。
注意每根立柱的底部都要垫 1~2 块硬度好的红砖。
后砌,规格(厚、宽) 9cm×20cm ,长2.5m ,内有10条(注意:上4下6 ,不要反了)粗不低于5mm 的冷拔钢筋,后砌安装斜度45° 左右。
说明:棚东西每4m为1间,也可根据自己种植习惯设定每间的宽窄,最好4m为1间,种植6行,便于机械打畦。
东西两山因有斜角, 底部两边的立柱顶部距两山墙顶部有4~5m ,距离较大,应顶部加一横梁,中间再加根顶柱, 下部顶在半空墙上, 上部顶在横梁中间,横梁和顶柱最好用直径73mm 、厚壁3.5mm的钢管焊接,这样可防止后坡下沉。
3.5 钢丝的安装
用 28 号的优质热镀锌钢丝, 棚后砌托土钢丝间隔8cm为宜,风口处钢丝间隔12cm ,棚面钢丝间隔 25cm 。
在上后坡土前,后排立柱扯3根钢丝加固,前2排扯2~3根钢丝加固,方法是每排立柱东西拉 3 条钢丝,上下距离1.5~2.0m ,每条立柱用铁丝锁紧,以防移位。
东西吊菜钢丝每排立柱拉1根, 两山用水钻打眼,外边固定在地锚上。 前后 2 排立柱的东西吊菜钢丝最好用2~3根,提前在每个钢梁底部,距前端20cm处,焊镀锌螺丝帽1个,用于串东西吊菜钢丝。
挂放风口滑轮钢丝最好用双钢丝,提前固定在钢梁上,位置在走道后排垂直立柱的顶端,也是距钢梁后端 1.5m处。
固定大膜最好用双钢丝,且每根钢管都捆扎好。
后面拴压膜绳钢丝要用3~4根。 此钢丝也是用于固定保温被和浮膜(防雨膜)。
钢梁最顶端用双钢丝,固定托膜钢管用,也可用 4cm×4cm 的热镀锌三角铁代替。
前脸挡土钢丝间距 10 cm , 两头焊竖油杆三脚架拉钢丝,方便预留进出大型机械的出口。
3.6 热镀锌钢管
钢梁钢管一般用 1.5寸( 1 寸 =3.33 cm ,下同),厚度 2.75~3.00mm ,缩头焊接。 铺钢管用 1 寸、厚度1.0~1.2mm ,钢管缩头连接。 70cm 左右1根。
风口处铺钢管之间加1根长 6m 的顺水钢管,防止顶放风口处兜水。
前脸东西钢管用 1.5寸、厚度 2.5mm 的热镀锌钢管,钢管上隔70cm左右焊螺丝轧,以备插托膜钢管。
捆托膜钢管时,1根钢管捆 4 道即可。大膜上面的钢丝位置的托膜杆处要加捆一道。
放风机钢管用 1 寸、厚度 2mm 的,最好请安装队伍安装调试好。
3.7 地锚
两山地锚用长度 1.8~2.0m的,北边特密,中间密,前稍稀。
前面拴压膜绳的地锚用长度 70cm 的(如果挖前脸一块放,离前排立柱0.8m 放置,高度一致),间距70cm左右。
棚后面用 1.2~1.5m的地锚,间距 1.5~2.0m 。
3.8 棉被、油杆、卷帘机的选择
保温被上下多采用 PE 布,中间使用 1 200 g/m2的太空棉、0.5cm 厚的泡沫做成。两边带粘扣。在上头底面加1层6m长的无纺布,防备卷起后太阳暴晒造成老化破损。
在卷帘机两边各用1条9m长的90mm油杆,其他用 73mm油杆,最好用里面有套管的,不易生锈,头上加粗的更好,油杆对丝拧紧后焊接,除机头两侧,一般不要用法兰对接。
卷帘机根据大棚长度和宽度决定用大五轴还是六轴,电机配 1.5~2.2kW 异步三相电机。
卷帘机桥架, 用镀锌钢管焊接, 上面用 75管( 2.5 寸),下面 2根用60管( 2 寸),中间连接钢筋用16~18mm 的热镀锌钢筋;钢筋三角焊的等腰最好,即夹角 45° 。
3.9 棚膜和放风口膜及护坡材料的选择
棚膜最好用优质 PO膜, PO膜抗风能力强,能连续用2~3年。
放风口膜最好用 15丝( 0.15 mm )PO膜,使用5~7年。
护坡无纺布中间最好穿钢丝吊在上面,防止下雨时下垂,可增加使用寿命。 或用PE布,轻便,经试用效果不错。 顶上用一幅无纺布或者全部用 PE 布,其上用旧棉被或者无纺布盖好。
棚前脸毡里最好加1层薄膜,防止下雨往棚里渗水,冲毁前脸。
3.10 特别注意事项
① 棚前脸地锚跟铺钢管对齐埋即可,离前排立柱距离不能太近,防止以后没法压膜,导致下雨容易冲了后边的土进棚。底脚离棚前脸柱子70~80cm放地锚最合适。
② 后护坡地锚要尽量里扣且深,以防后邻埠前脸取土挖出来。
③ 挂放风机滑轮的钢丝用双钢丝或者加粗钢丝,并且固定好,防止被拉走。